岗底村党总支关于“传统农民”向“职业农民”转变的决议
(供稿/刘秀礼 编辑/王守捧)
2005年底,农业部在《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“百万中专生计划”的意见》中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。职业农民的提出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大创新。
职业农民是一个特定的概念,隐含3个前提条件:一是必须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;二是必须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;三是必须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。
今天的农业,已不再是“脸朝黄土背朝天”的传统生产方式和不体面的就业门路,也不再是没有经济效益的产业门类,农业已逐步走上依靠技术和管理的“知识经济”发展阶段,成为了一个既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、也能够取得较高经济报酬和社会地位的行业。 职业农民的悄然出现,说明时代呼唤职业农民。时代向农民提出要想走向富裕,必须由“传统农民”向“职业农民”的转变。为此,党总支决定借助邢台农校“送教下乡”,在全体农民中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工程,使更多的农民走出岗底,或搞种植,或搞养殖,或从事农业物流等。
一、获得初级工的农民,继续参加培训,直到获得高级工。
二、获得中级工的,继续参加培训,尽快获得高级工。
三、45岁以下的农民,都要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。
四、建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,拟与农校合作,在岗底建立养殖示范场,让农民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本领。
五、建设岗底农民大学,使90%的农民获得大专以上学历。
六、鼓励农民走出岗底到外村、外县、外省、外国发展农业产业。凡当上职业农民的,一律授予岗底村劳动模范。
岗底村党总支
2011—4--2


(审核:张海菊)